迎接內科考試最緊要裝備齊全,否則就算時間充裕,也未能做完所有檢查項目,徒添考試時被罵或不合格的機會。
他指出,緊張情勢往往在台灣大選期間升高,但不該是如此,而針對外力干預、介入台灣內部事務的擔憂也總是存在。強調符合台灣不對稱防衛作戰能力。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則在本月初通過「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決議案,除重申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外,並首度提到關切專制政權透過假訊息及網路攻擊干擾大選破壞亞洲民主。美台就網路安全建立、執行或實施協議所遇到的障礙討論等。他說,《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盼確保兩岸透過對話解決分歧,而非訴諸暴力或脅迫,「我們對即將到來事件(台灣大選)的期望也是如此」。美、歐皆關注台灣選舉議題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13日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中國為主題發表演說。法案如何處理與台灣關係?在《台灣關係法》審查方面,國會意見要求國防部長與國務卿應檢討中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採取包括軍事、經濟、訊息、數位、外交或任何其他形式脅迫,以影響台灣人民安全或社會及經濟體系、兩岸軍事平衡,以及台灣未來應繼續以和平方式決定的預期。
民主黨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議員利德(Jack Reed)說:「(太空軍的)任務是在太空中威懾對美國及盟國有敵意的行動。國會意見指出,美國應支持台灣透過美國的對外軍售、直接商業銷售與產業合作獲取國防項目與服務,重點在反艦、海防、反裝甲、空防、海軍防禦與靈活指揮與控制能力,支持台灣不對稱防衛戰略的彈性指揮與控制能力。安理會是聯合國的6大機構之一,共有15個成員國,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
」 他說:「中國的作為令人警覺,也有點令人感到威脅,不只對越南是這樣,對於預見未來可能會遭受威脅的其他國家來說也是。」 中國針對南海提出所謂「九段線」主張,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協成員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以及美國的摩擦根源。聯合國成員一致認為,這是自冷戰以來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國間分裂程度最高的時期。面對中國廣泛聲索南海主權的舉動,越南是在這個地區提出異議最激烈的國家,且將於2020年擔任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輪值主席。
此外,越南也將於2020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在聯合國規章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其中5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此外,2020年也是東協印太展望(Asean Indo-pacific outlook)的第一個完整年度,處於中美兩大強權競賽,東協本身角色益發顯得具有策略意義,也因此越南毫無懸念地為自身利益而強調航行自由,而非只是為了滿足美國立場。越南官員今天表示,希望中國明年在南海展現克制。黎淮忠說,越南奉行多邊與多樣化對外政策,成為安理會一員,越方將持續推動融入國際社會,提高聯合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等多邊機制的作用,為安理會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工作做出貢獻,透過加強與聯合國各成員國的合作關係,共同解決區域和世界上的相關問題。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則是為文指出,2020年將是越南在國際外交力道加乘的一年。
世界上的多邊主義正在面臨挑戰,原因是極端民族主義抬頭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等單方面的行為頻傳發生。不過在磋商過程中,東協內部也會面對來自成員國如柬埔寨的抗力,以及有關南海行為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地理爭端方面的問題,但亞洲海事透明倡議文章建議,越南運用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的角色爾後蘇哈托開啟了「新秩序」(New Order)時代,以反印尼共產黨為由,發動全國性的剿共運動,估計有五十萬人喪命,其中有許多印尼華人被控是中共政府的間諜。盧明威坦言,儘管他家族史是如此多元,他也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日子,但以前對於長輩的講古時間感到無趣,沒有對自身家族史有進一步了解的想法,直到外公和祖父分別在2008年與2013年相繼與世長辭,才讓他意識到自身竟對家族史毫無認知。
盧明威的外公吳春臺出生後雙親逝世,自小在一戶荷蘭家庭中幫傭謀生,由於吳春臺工作出色獲得荷蘭雇主的眷顧,最終得以在印尼的荷蘭學校接受教育。當時的南洋華人多視中國為祖國,因此也難免受到神州大陸上的政爭波及。
如同許多經歷東南亞殖民地轉變為主權國家時期的人民一樣,盧明威的家族也經歷了印尼由荷蘭殖民、日軍南侵、印尼獨立建國,還有印尼大規模排華的血淚史。不過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對盧明威那一生都居住在印尼群島的祖父母而言,始終都盼望著兩岸統一的一天到來。
盧明威期盼透過其影響創作,讓與會者除了解他和印尼華人家族的歷史縮影外,希望與會者能與自身家族有所對話,引起另一個層面的反思,如在一組作品中可看到(見圖)在同一組的家庭合影中,卻出現了不同群體所效忠的政治領袖-孫中山、蘇卡諾、毛澤東。荷蘭人離開後,政治立場同情共產黨的蘇卡諾成功使印尼獨立,並成為印尼首任總統,但最終在1967年被軍事強人蘇哈托以其親共為由,而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政權。盧明威的不一樣還不至於外在的五官,還有他那多元而矛盾的家族史,以及被中華民國加註上的標籤「僑生」。盧明威的祖父盧紹鶽和祖母游德英皆是出生於現今雅加達的華裔,由於雙方家族屬剛到印尼的新客,而新客族群多主張保留中華文化,因此盧明威的祖父母就讀於國民政府經營的巴達維亞協和學校,當時校園裡還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南來的老師仍教著字正腔圓的北京話,並傳授三民主義。盧明威以家族的照片為主要創作媒材,經過電腦後製出詼諧、詭異的影像,把想像給實體化,陳述家族中複雜的歷史所衍生出多元的面相,如何異於其他華裔的族群認同。而盧明威的家族就不乏印尼僑生華人,有的也已再移民到「殖民祖國」--荷蘭了。
不過盧明威父親為了維繫家庭生計,在排華後仍回到印尼經商,留下盧明威與母親、兄長在檳城生活。照片讓我與山河故人對話盧明威知道,家族當中有的長輩是支持中華民國,有的是支持中共,也有的是和殖民宗主國荷蘭關係密切,他透過對家族親友的深度訪問,遺留下來的照片以及族群歷史的文獻中,探討家族在印尼的歷史脈絡、如何在眾多的事件中找尋平衡點,進而建立家庭。
儘管吳春臺的教育程度僅止於小學,但其流利的荷蘭語讓他在職場上助益良多,因此身為土生華人的吳春臺始終對荷蘭充滿深厚的情感。而盧明威的父親盧學斌、母親吳秀蘭,就是在新秩序時代下,第一批生來不能說中文、不識中華文化的印尼華裔。
在阿嬤零碎而片段式的回憶下,盧明威透過與家人留存的老照片,以個人的想像回到了他們活過的年代。Photo Credit:杜晉軒《群島家族映像》創作者盧明威萬島之國擁有眾多島嶼的印尼素有「萬島之國」之稱,大大小小的島嶼散落在東南亞的赤道帶上。
在新秩序的時代下,蘇哈托政府推出了多項排華政策,包括強迫關閉華語學校、華裔必須改名成印尼文名字、停售中文媒體報刊及書籍、禁止任何與中華文化相關的宗教或慶典等措施。儘管吳敏娘說的是爪哇語,但在自我認同上仍以華裔為傲,最終和從中國福建下南洋到爪哇的曾祖父盧萬定共結連理。起初盧明威感到相當疑惑,為何台灣社會都稱他和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學生為「僑生」呢?原來在印尼,僑生是指在東南亞生根了許多代的華人,許多僑生華人的生活文化習多已本土化,儘管在族群意識上還保留華裔的身份認同,但可能也不會說中文了。1998年印尼排華暴動爆發後,盧明威父親帶著一家大小到馬來西亞檳城避難。
隨著國共在兩岸的對立,東南亞的華裔也難免受到波及,包括教育界內有國共、左右的鬥爭。而盧明威的祖父母在這時代背景下,在中學時期轉學至由左翼所建立的福建學校。
Photo Credit:杜晉軒盧明威《群島家族映像》作品盧明威的曾祖母吳敏娘是「僑生」,她出生於中爪哇的港城——三寶瓏,擁有華人和爪哇人的血統,她同當地眾多僑生華人一樣,擁有黝黑膚色,也常身穿爪哇人傳統的蠟染布服飾。多元而矛盾的家族背景,以及家族歷經了近代國際政治的浪潮的洗禮下,曾對家族歷史毫無興趣的盧明威,隨著個人的成長與在異地的流離,才啟發了他透過影像創作探問自身國族認同的旅程,而《群島家族映像 》個展即是其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創作的成果。
與盧明威祖父母相反的是外公。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有著不算太黝黑的外貌,但較一般台灣人深邃的五官,明顯容易讓人感覺他「和我們不一樣」
而盧明威的父親盧學斌、母親吳秀蘭,就是在新秩序時代下,第一批生來不能說中文、不識中華文化的印尼華裔。Photo Credit:杜晉軒盧明威《群島家族映像》作品盧明威的曾祖母吳敏娘是「僑生」,她出生於中爪哇的港城——三寶瓏,擁有華人和爪哇人的血統,她同當地眾多僑生華人一樣,擁有黝黑膚色,也常身穿爪哇人傳統的蠟染布服飾。盧明威坦言,儘管他家族史是如此多元,他也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日子,但以前對於長輩的講古時間感到無趣,沒有對自身家族史有進一步了解的想法,直到外公和祖父分別在2008年與2013年相繼與世長辭,才讓他意識到自身竟對家族史毫無認知。盧明威的不一樣還不至於外在的五官,還有他那多元而矛盾的家族史,以及被中華民國加註上的標籤「僑生」。
而盧明威的家族就不乏印尼僑生華人,有的也已再移民到「殖民祖國」--荷蘭了。盧明威的祖父盧紹鶽和祖母游德英皆是出生於現今雅加達的華裔,由於雙方家族屬剛到印尼的新客,而新客族群多主張保留中華文化,因此盧明威的祖父母就讀於國民政府經營的巴達維亞協和學校,當時校園裡還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南來的老師仍教著字正腔圓的北京話,並傳授三民主義。
隨著國共在兩岸的對立,東南亞的華裔也難免受到波及,包括教育界內有國共、左右的鬥爭。儘管吳春臺的教育程度僅止於小學,但其流利的荷蘭語讓他在職場上助益良多,因此身為土生華人的吳春臺始終對荷蘭充滿深厚的情感。
儘管吳敏娘說的是爪哇語,但在自我認同上仍以華裔為傲,最終和從中國福建下南洋到爪哇的曾祖父盧萬定共結連理。盧明威以家族的照片為主要創作媒材,經過電腦後製出詼諧、詭異的影像,把想像給實體化,陳述家族中複雜的歷史所衍生出多元的面相,如何異於其他華裔的族群認同。